「聲音下寨#10」觀後感
文:羅穎綸(Vanissa Law) 音樂系博士生,互動電子音樂專研,母語是音樂。 帶著揮之不去的古典音樂口音,尋找更多表達自已的語言。 兩個作品,一個起師動眾,一個單人獨馬。 陳明志的<電光影裡斬春風>動用台前幕後十多員,除了現場演奏外還有投射、舞蹈、電子道具。 是一個以武術來貫穿的作品,意念來自蒲鋒的評論書《電光影裡斬春風- 一部析武俠片的肌理脈胳》。節目正式開始前劇場裹放著各式許多武俠片的電影原聲帶混音,讓人期待接下來是否會經歴如中國功夫電影的那種磅礴。 序幕由中西樂器合奏及投射影像掀開,所有表演者都在一個相同的面具下演出。當臉看不見,注意力便由個別演奏拉闊至整體。陳明志著重每個段落的顏色對比,他在音樂會後座談中註釋,每個段落的顏色去代表人生的不同階段。雖然我不肯定能否和作曲家於這一點上有感通,但把顏色配對給金木水火土或情緒轉變是個永恆不朽的題材:當水、火和落葉出現,大腦自動地為它們上色。相反地,作品中顏色和聲音的配對卻比較難以觸摸。 下半場的節目是一套完全相反的美學,與上半場強烈地對比。於笑鹿的作品,一個人,一台電腦,一個投影器,演出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