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Vanissa Law 羅穎綸
裝置
正如我們每天花大量時間通過智能手機查看信息,而不關注智能手機本身的外觀和構造一樣,我們在香港每天說粵語、閱讀繁體字,卻沒有花太多時間學習和掌握知識。仔細觀察語言和人物。
如果我們把一個漢字當成一個字看,把一個單詞的發音當成一個聲音來聽呢?如果符號與我們將單詞組成可理解的句子的通常方式完全脫節怎麼辦?
“為了聽到純粹的聲音,我們必須遠離事物,將我們的耳朵從它們身上轉移,即抽像地聽。”
——海德格爾
我們並不是通過聽到事物發出的聲音來聽到事物的。而是聽到它們的聲音。也就是說,我們聽到的是發出聲音的事物。對聲源的體驗是內在的對聲音的體驗。將其應用到我們使用的語言中,我們會聽到根據語言語法的聲音組合的含義,但聽不到聲音本身。
背景:工具的體現
對於某些工具,我們通常不會仔細查看工具本身,而是通過它來查看。例如,當使用一副眼鏡時,我們通過它看世界。另一個更能引起共鳴的例子是:我們通過智能手機查看虛擬世界中的信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使用智能手機,但很少關注智能手機的外觀或結構本身。根據 Don Ihde 的說法,人與技術之間的這種關係被稱為“體現”,這是一種技術中介。
方法:我們所使用的語言的脫離
如果您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所描述的關係不僅僅適用於技術。它也存在於人類和其他有形和無形工具(例如語言)之間。在香港,最常用的口語是粵語,而繁體中文則是書面文字。儘管我們每天都會使用它並看到它,但我們沒有花足夠的精力來學習,甚至沒有仔細研究該語言本身。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