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IMG_1475.JPG
IMG_1499.JPG

她廣泛的藝術作品涵蓋了傳統的樂器和聲樂聲學作品、實驗性互動電聲作品以及創意多媒體戲劇合作。她是“缺失的環節”的聯合策展人,這是一個為期兩年的公共資助項目,包括一系列藝術技術展覽、沉浸式表演以及有關現代藝術中技術運用的公開講座。

Law 早年接受過古典音樂訓練,在美國鮑爾州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時,她將注意力轉向電聲音樂創作。她的博士研究是關於電聲音樂中手勢的使用,特別是音樂家和非音樂家所使用的日常手勢,Law 通過將手勢轉化為聲音和圖像,成功地將其融入到她的一些作品中。

Law 於 2014 年獲得富布賴特研究學者獎,在路易斯安那州數字媒體中心進行了為期 10 個月的研究。這項研究在軟樂器項目中達到了頂峰,該項目開發了為患有發育障礙的人定制的電子音樂界面原型,例如唐氏綜合症或廣泛性發育障礙,這些人在音樂製作過程中遭受意外傷害的風險較高。

Law 的作品和裝置作品已在各種活動和節日中首次亮相並在國際上展出,包括2018 年慕尼黑雙年展、第13 屆音樂表達新界面國際會議(韓國首爾)、Zvukové Dobrodružství(捷克共和國布爾諾)、作曲家協會( SCI)第六區會議(美國德克薩斯州)、中央密蘇里大學新音樂節(美國密蘇里州)、soundSCAPE 音樂節(意大利)、2013 國際計算機音樂與音頻技術研討會(台北)以及香港藝術節。去年,勞在佩德羅·雷貝洛教授的指導下,作為訪問學者在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參與了北愛爾蘭藝術委員會資助的一個項目。

羅在香港出生和長大,曾在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教授音樂技術、跨學科設計和音樂作曲。

羅穎綸

於香港,2004年以鋼琴演奏考進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其後轉修聲樂及作曲,師承中國作曲家崔世光先生及及演藝學院講師徐慧女仕。2007年畢業後獲全奬學金到美國印第安那州立波爾大學繼續升學,主修聲樂及作曲。於2008年的全國音樂教師協會的區域(印第安那)聲樂比賽獲首奬。其後開始鑽研電子作曲,在美期間發表多個電子互動音樂作品。

羅穎綸於2010年畢業回到香港浸會大學開始了她的博士研究,並於2016年取得博士學位。她的博士研究是電子音樂中手勢的使用,特別是通過將日常手勢演勢轉化為聲音和圖像的研究。除了傳統器樂作曲外,她的專研包括互動音樂及聲音裝置藝術,作品曾在多個研討會及音樂節發表,包括第13屆新樂器介面國際會議(韓國首爾)、實驗聲音(布爾諾,捷克)美國作曲家協會第六區會議(得克薩斯州,美國),密蘇里州新音樂節(密蘇里州,美國)、soundSCAPE音樂節(意大利)、2013國際電腦音樂與音訊技術研討會(台北)及香港藝術節。羅穎綸獲得富布賴特研究奬贊助,於2014年九月到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數碼媒體中心進行10個月的研究。研究如何透過電子樂器設計幫助發展障礙人士更安全地在音樂治療過程中更安全地便用敲擊樂器。

 

在美國回港後在香港大學音樂系及香港城巿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兼職講師。去年在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參與一個由北愛爾蘭藝術委員會資助的聲音藝術項目。旅居愛爾蘭期間,羅穎綸繼續她在香港的策展工作,為為期兩年的科藝系列《連繫不明》策劃及統籌。計劃由藝能發展資助,包括一系列藝術技術展覽、沉浸式表演和關於科技應用於現代藝術中的公開講座。

bottom of page